青阳农民画是安徽省青阳县的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。有别于陕西户县、上海金山、安徽萧县农民画,它是在接受青阳县及周边地区古代砖雕、石雕、木雕、剪纸、墙饰画等汉族民间艺术的基础上,逐渐发展起来的独特的绘画艺术,具有文人画与农民画互补的特点。青阳农民画以身边人、身边事为主要题材,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,以色彩丰富、线条细腻、构图独特著称于世。
青阳农民画透着淳朴的乡土气息,用的是普通画纸,却又用西洋水粉画的颜料着色,可谓兼容并蓄、大俗大雅。
青阳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,安徽“两山一湖”(黄山、九华山、太平湖)旅游腹地,古来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于此,酬唱答和,挥毫泼墨,文化积淀深厚,史有“诗文之地、书画之乡”美称。据《青阳县志》载,明、清时期,邑人林恒山等人,以画交友,甚是热和。到了清代,乡村出现了书画爱好者群体。同治年间,乡人张家顺等组织民间画社,广交雅士,书画相习,乡民求画者也是纷纷不断。到了上世纪70年代,县内崛起一批农民书画家如:张平安、吴秀玉、罗国良、李八寿、许正强等,他们的画,不仅为当地百姓所喜爱,且开始登上大雅之堂,不少作品在市、省及全国展览中获奖。 1982年5月,全省农村美术工作座谈会在青阳召开,促进了青阳农民画的发展。在1983年的全国农民画展览中,青阳农民张平安创作的《山村养鱼》获三等奖,吴秀玉《大水之年》获二等奖。之后,全县农民书画爱好者发展达百人之多,时有作品在市、省、国家级报刊发表,影响波及省内外。 2006年,青阳农民画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近年来,青阳当地还开展青阳农民画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学校等一系列活动,让青阳画深入千家万户,为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。青阳县政府还投入数百万元建设了200多平方米的画展大厅,举办了数届青阳农民书画展览,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与文化馆的同志们还组织农民画家研习创作,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创作中的困难,并把振兴农民画列进了青阳县文化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。
青阳县农民画协会会长沈杨林(左)正在创作青阳农民画
青阳农民画作品贴近群众生活实际,主题鲜明,作品生动形象,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时代感
青阳农民画老中青作者代表
青阳农民画农民画家在一起切磋技艺
青阳农民画现场创作
青阳农民画以线条细腻著称于世
青阳农民画以构图独特著称于世
青阳农民画以色彩丰富著称于世
青阳农民画画家袁乔木正在创作。袁乔木工作于青阳县供电公司庙前供电所,该公司在2016年为其成立“袁乔木农民画工作室”,为员工学习、创作青阳农民画提供温馨的场所和良好的环境。
今年79岁的青阳农民画传承人张平安正在向学生传授农民画。暑假期间,张平安为喜爱农民画的学生们上课,现场传授农民画的技巧,并手把手地教学生们画农民画。拍摄地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。
非遗课堂进山村 .青阳农民画画家张平安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,让更多年轻人接触、了解并学习到了青阳农民画。拍摄地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。
青阳农民画传承
青阳农民画深入千家万户,为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
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与县文化馆多年来多次组织农民画家研习创作,尤其注重将农民画创作与图说核心价值观、美丽乡村建设、廉政文化“六进”、法治文化建设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活动相结合,以农民画鲜活的体裁、新农村丰富的内涵,营造乡村浓郁的文化氛围,使群众在接受艺术熏陶的过程中接受教育,增强宣传效果,助推乡村振兴。富有“泥土芬芳”的农民画不断“吹出”缕缕清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