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冠军”之路① |安徽阜南:簸箕笆斗“出圈记”

作者:   日期:2024-12-25 11:21  稿源:安徽乡村振兴电商联盟

  编者按: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,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“三农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。习近平指出,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,提高农业综合效益,壮大县域经济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。

  产业兴则县域兴,产业强则县域强。我省以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为目标,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,已培育形成72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。县域产业发展从何处破题发力,传统产业在县域能否再放光彩、集群成势?安徽乡村振兴电商联盟采访组深入县区开展调研报道,推出《“冠军”之路》特别策划,立体呈现我省县域冠军产业发展的好做法、好经验。

  本期推出《安徽阜南:簸箕笆斗“出圈记”》。

  “俺们空闲时间就来这里,边干活边拉呱。厂里按件发工资,又能贴补家用又能打发时间,别提有多好啦!”

  初冬的皖北大地,暖阳照在一处厂房上。车间里十几名心灵手巧的大姐在接受采访时手上的活也不落下,没过一会儿一个小巧的柳编花篮就已成形。

  这里是安徽省阜南县黄岗镇,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“黄岗柳编”享誉国内外。

  在阜南,柳编这一往日养家糊口的方式,已走上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之路并成为该县支柱产业。阜南不断对柳编产业提档升级,“簸箕笆斗”摇身一变成为“出圈”“出海”抢手货。

图片1.png

  老手艺的大担当

  了解阜南柳编,就不得不提它的“前世”。

  阜南地处皖西北,襟带颍淮、承接豫皖,千里淮河“第一闸”——王家坝闸坐落于此,著名的蒙洼蓄洪区就位于县内。

  滚滚淮水,奔流不息。千里淮河为流经地区带来良田沃土的同时,也在大水年份让两岸人民饱受水患之苦。

  勤劳智慧的阜南人民,虽屡遭洪水侵扰但未丧失对生活的信心,在生产劳作中惊喜发现:每当大水退后,一排排杞柳在滩涂湿地上郁郁葱葱、挺拔生长;杞柳柔软易弯、粗细匀称,用它编出来的产品既耐用又耐看,当地人可谓找到了“宝贝”。

  “打我记事起,就看着家里老人编柳编。初中毕业后,我跟着俺叔学柳编。一来是为了给家里缓解压力,另外也是因为打心眼里喜欢这门手艺。”

  已过花甲之年的孙传贵,是黄岗柳编的“老把式”,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

  他向记者介绍到,当初柳编制品主要是农具和生活用具:“‘编筐打篓,养家糊口’嘛!俺们这些会做柳编的人,把柳条编成簸箕笆斗笸箩等等走街串巷去卖,买的人用它们盛粮食、装馒头。”

  “一门手艺,养活几代人”这句话在黄岗毫不夸张。

  早在清代初年,阜南黄岗及周边区域编织的柳箱、簸箕、笸箩等产品因样式大方、结实耐用,广销苏、浙等地;上世纪50年代,黄岗成立柳编生产合作社和柳编厂;上世纪60至70年代,黄岗供销社发展为外地客商来黄岗采购柳编产品的主体。

  在阜南,这门老手艺一直没丢,还跟随时代发展迎来新生。

  “1978年,对我们这代人来说,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年份。”忆及过往,孙传贵感叹:是时代的进步为阜南柳编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。

  时至今日,孙传贵依然记得首次踏上“广交会”的情景。他带去的柳编产品吸引众多外商注意,也让他感到这门老手艺必须走出阜南、闯入世界,才能保持活力与生机。

图片2.png

  小柳编的大市场

  “我们现在的产品销售主渠道是在跨境电商。外商定好需求,我们加紧赶货。实话说,阜南柳编在国际市场认可度很高,以至于有些时候在生产上稍显力不从心,订单量太大了!”

  说这话的是阜南佳利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品牌负责人,“90后”小伙徐思男。

  徐思男向记者介绍,早年他叔叔在东南沿海打工,凭借阜阳人骨子里的踏实能干也算闯出一片天地。但对家乡的情感、亲人的牵挂一直萦绕心头。于是,2008年他叔叔毅然决定返乡,以柳编生产为主要方向创立企业。

  徐思男随手拿起一个坚果模样的柳编制品,介绍说这款产品在跨境电商平台很热销,尤其是欧美客户。

  “父辈们对柳编的执着很让我感动,也正是他们的坚持,让我坚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。”徐思男说道:“我从小就耳濡目染柳编的制作,它从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发展成让外国人惊叹的工艺,实际上正印证了一句话:民族的就是世界的!”

  从家家户户做柳编到兴办企业发展产业,阜南柳编早已由“家庭作坊”进入到工厂化生产阶段。

  “这些是早前的簸箕、笆斗,现在已经成‘展览品’了;这些是卖到欧美国家的,看上去就很精致和原生态;这些是销往东南亚地区的,颜色比较丰富……”在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,孙传贵向记者介绍该公司制作的柳编产品,如数家珍。

  孙传贵担任该公司的技术总监。他的叔叔孙明杰是黄岗柳编技法第六代传承人,自小跟随叔叔学习黄岗传统经编技艺,孙传贵熟练掌握篮、盘、桶、筐、箱及柳木结合家具制作等各种柳编制品编织。

  孙传贵语重心长地说:“俺叔那辈人,忍得了饿、吃得来苦,能坐下来一心一意编柳编。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好时代,一来得把柳编传下来,二来更得把它发扬光大。”

  有想法就去施行。多年来,孙传贵瞄准市场新变化,积极探索、研究和开发柳编新产品,推广柳编生产新技术,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3项,助力公司荣获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”“省工业设计中心企业”“省专精特新企业”及“省优秀技术改造项目企业”等荣誉。

  有技法、进市场,善创新、懂经营,阜南柳编就这样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。

  据阜南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4年1至9月份,全县213家柳木文化出口实绩企业累计出口3.07亿美元,占全县总出口的81.64%,占全市同类产品出口额的74.8%。

图片3.png

  县域产业的大棋局

  “我们镇现有与柳木文化产业相关的规上企业超20多家。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今年刚招引落地的企业,主要从事柳木家具制造。”阜南县黄岗镇工作人员介绍道。

  安徽优诗美地家具有限公司位于黄岗镇柳编文化产业园内,这家企业从有签约意向到正式投产,历时不到半年时间。

  像优诗美地家具这类企业能落地阜南,一方面是看中阜南柳编技艺,另一方面是通过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化生产结合,形成产业链、提高附加值。

  拥有“中国柳编之都”称号的阜南,近年来正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。

  阜南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我们县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,编织历史也超过500年。发展至今,阜南柳编已从一门手艺转型升级为惠及全县的一个产业集群。”

  据了解,阜南以柳木文化产业集群为重点,打造涵盖纯柳编工艺品、木制工艺品、新材料制品、户外休闲家居、柳木结合类家居等五大类产品。

  全县现有柳木文化全产业链注册企业509家,带动就业约14.6万人。柳木产品已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北美、西欧、南非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一直以来,县城一头牵着乡村,一头连着城市,是经济社会发展关键一环。

  产业兴则县域兴,产业强则县域强。

  一座皖北县城,如何做大做强传统产业,让特色更突出、市场更广阔?

  通过不断探索,阜南人将小小柳编带入国际市场。

  阜南县委县政府按照“龙头带产业、产业延链条、链条成集群、集群建园区”的发展路径,逐步形成以阜南经开区柳木文化创意产业园为龙头,黄岗、中岗、郜台专业镇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区,实现从“点上开花”到“链上成景”。

  同时,持续优化一流营商环境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、促进产业技术创新,阜南多措并举推动柳木文化产业链发展壮大。

  在黄岗柳编非遗文化展览馆,采访组偶遇柳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文忠。

  谈及阜南柳编,王文忠有说不完的情愫。从12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柳编技艺,他与柳编的交集已超50年。如今虽已退休,他依然活跃在中小学及高校,倾心投入柳编技艺传承。

  “在我们阜南,有十几万人从事柳编产业。老百姓不用出门打工就可以赚到钱,所以它是一个富民的好产业。”王文忠说道。

  “富民的好产业”,道出了县域产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。(安徽乡村振兴电商联盟调研采访组 王大志 刘润宇 吴秀梅)

安徽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

安徽新媒体集团 技术支持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皖ICP备17012306号-1